高血压健康宣教
一、什么是高血压?
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,或伴有心、脑、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,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,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。
高血压定义为在非药物控制的前提下,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,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。
家庭血压目标为<135/85 mmHg;家庭清晨血压目标为清晨家庭/动态血压<135/85 mmHg
二、高血压的分级
三、高血压有哪些症状?
大多数起病缓慢,缺乏特殊临床表现,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、脑、肾等并发症才发现,常见症状有头晕、头疼、心悸等,也可出现视物模糊、鼻出血等较重症状。
四、高血压的原因?
1、原发性高血压: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了,主要在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后才能诊断。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,约有95%的高血压患者归属于此类。
2、继发性高血压:肾脏疾病;内分泌疾病;心血管病变;颅脑病变;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。
3、危险因素:
(1)遗传因素: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。父母均有高血压,子女发病概率高达46%。约60%高血压病人有高血压家族史。
(2)饮食:摄入过多钠盐,大量饮酒,长期喝浓咖啡,膳食中缺少钙,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、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,均可促使血压增高。
(3)长期精神紧张: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,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,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。此类高血压病人经休息后症状和血压可获得一定改善。
(4)吸烟:吸烟可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而使血压增高,同时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损害一氧化氮(NO)介导的血管舒张,引起血压增高。
(5)体重:体重增加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。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,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。
五、高血压没有控制好,会有什么坏处?
高血压本身或是高血压造成动脉硬化,对全身血管都有伤害,可能造成多种器官的病变。
1、心脏。
2、脑部。
3、肾脏。
4、视网膜。
六、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?
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十分重要,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血压,还能预防脑卒中。
1、心理护理:自我调整,避免心理不平衡产生,建立防御屏障,保持心理平衡,如身体防御、情绪防御和精神防御尽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,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。学会通过正确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,不要因为日常琐事而生气、郁闷,有利于控制血压。
2、饮食护理:限钠每天少于5g!建议饮食补钾,但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来降低血压,吃含钾较为丰富的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、蔬菜,采取低脂、低盐、低糖饮食,适当补充叶酸。
3、推荐患者采用中国心脏健康饮食(中国膳食指南),以降低血压
限制饮酒 任何类型的酒精对人体都无益处
控制体重 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都应减重;将减重5%—15%及以上作为体重管理的目标;1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%—10%,对特殊人群,如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,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减重措施
不吸烟 强烈建议并督促高血压吸烟者戒烟
管理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以显著提高降压药的药效,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。管理睡眠主要措施包括睡眠评估、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和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
4、
3、用药护理: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,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,如乏力、四肢发冷、尿量增多等,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。
4、生活管理:(1)日常应定期锻炼,适度合理的锻炼身体有利于控制血压。(2)尽量保持健康的体重,超重的患者需要减肥。(3)尽量做到不吸烟,由饮酒嗜好的患者需要每日限制酒额摄入。
5、病情监测:患者平时可以自己定期检测血压,一旦发现血压指数异常升高需及时就医。
七、出现一下情况请及时就诊
1、突发严重头痛、呕吐、烦躁、意识模糊,甚至抽搐、昏迷等,应警惕高血压脑病、高血压危象等。
2、突发心前区剧烈绞痛,蔓延至左肩、左背,持续不缓解,伴大汗、面唇发紫、强烈死亡恐惧感,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。
3、出现其它危及生命的病症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,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。
实现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应作为降压达标
黄冈市人民医院急诊科:0713-8395559
心血管内科:0713-8116355